新闻资讯

了解公司最新动态

28

2025

-

08

采血分离胶作用及机制综合解析


采血分离胶通过物理分离、流程优化和样本保护,显著提升了采血检测的准确性与效率。其核心作用体现在快速形成稳定屏障、简化操作、延长样本保存时间及适应多元临床场景。严格的质量控制(比重、触变性、相容性)与规范操作(混匀、离心参数)是确保其功能的关键。未来,随着材料科学与智能医疗的发展,分离胶将进一步集成物联网模块(如5G接口),推动采血技术的智能化升级。

采血分离胶作用及机制综合解析

核心作用与机制

1. 物理分离与屏障形成

  • 密度特性:分离胶密度(1.04-1.05 mmol/L)介于血清(1.026-1.031 mmol/L)和血细胞(1.090-1.095 mmol/L)之间,离心后形成三层结构(血清、分离胶、血细胞),有效隔离两者。
  • 触变性:在离心力作用下,分离胶由高粘度凝胶状态变为低粘度流体,离心后恢复凝胶状态,形成稳定屏障,防止纤维蛋白或细胞碎片污染血清。

2. 简化操作流程

  • 快速分离:离心后直接获得纯净血清,减少传统自然析出血清所需时间(如血糖检测结果变异系数CV可控制在5%以内,优于未使用分离胶的10%以上)。
  • 一体化处理:样本采集、离心、检测可在同一试管内完成,避免血液接触操作者,降低感染风险。

3. 样本保护与稳定性

  • 防止物质交换:隔离血清与血细胞,减少储存期间成分变化,延长样本保存时间(如核酸检测管中分离胶可阻隔红细胞干扰)。
  • 适应特殊场景:支持急诊检查(省去凝血时间)、富血小板血浆(PRP)制备及全血单核细胞分离等高端应用。

 

成分与质量控制

1. 材料组成

  • 主要成分:硅橡胶、大分子碳氢化合物、疏水胶等高分子聚合物,呈惰性且不溶于水。
  • 添加剂:部分分离胶含硅石粉或促凝剂(如血清分离胶促凝管),加速血液凝固。

2. 关键质量指标

  • 比重控制:精确至1.045-1.065 g/cm³,偏差不超过0.005 g/cm³。
  • 触变性:离心后快速恢复凝胶状态,确保分层稳定。
  • 相容性:与促凝剂、抗凝剂(如EDTA)等添加剂兼容,避免化学反应影响检测结果。

 

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

1. 采血与离心

  • 混匀要求:采血后轻柔颠倒8-10次,确保分离胶与血液充分接触。
  • 离心参数:离心力1800-2200g,时间5-10分钟(低温离心可避免油性小珠形成)。

2. 异常处理

  • 分离不完全:若血清中混有纤维蛋白丝,需重新离心(不超过2次)。
  • 高风险样本:如高总蛋白(多发性骨髓瘤)、高血钠(透析患者)或血管造影剂注射后样本,需使用无添加剂采血管或延长采血间隔。

3. 存储与兼容性

  • 保存条件:分离胶需避光保存,避免高温老化。
  • 材质选择:玻璃管优于塑料管(如PET材质),减少药物吸附问题。

 

采血分离胶通过物理分离、流程优化和样本保护,显著提升了采血检测的准确性与效率。其核心作用体现在快速形成稳定屏障、简化操作、延长样本保存时间及适应多元临床场景。严格的质量控制(比重、触变性、相容性)与规范操作(混匀、离心参数)是确保其功能的关键。未来,随着材料科学与智能医疗的发展,分离胶将进一步集成物联网模块(如5G接口),推动采血技术的智能化升级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