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了解公司最新动态

03

2025

-

09

采血管促凝剂:作用、类型、应用与注意事项


采血管促凝剂是一种预置于采血管内的化学物质,其核心功能是加速血液凝固,缩短样本处理时间,提升检测效率。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:

采血管促凝剂是一种预置于采血管内的化学物质,其核心功能是加速血液凝固,缩短样本处理时间,提升检测效率。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:

  1. 激活凝血因子:如凝血酶、硅藻土等成分触发外源性凝血通路,加速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,形成血凝块。
  2. 提供促凝表面:无机促凝剂(如二氧化硅)通过激活内外凝血系统,启动瀑布式凝血反应,促进血小板聚集与凝血因子活化。

典型效果

  • 将血液凝固时间从常规的30-60分钟缩短至5-8分钟(如硅藻土促凝管)。
  • 急诊场景中,样本周转时间缩短67%,检测效率提升40%。

 

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

 

1. 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急诊医学:橙管快速凝固技术显著缩短样本周转时间,适用于需要快速诊断的危急患者。
  • 常规检测:红管用于生化、免疫检测,需注意避免溶血(溶血率可达60%)。
  • 特殊样本处理:黄管通过分离胶实现血清与血细胞的长期稳定分离,支持肿瘤标志物等精密检测。

 

2. 操作规范

  • 混匀要求:采血后轻柔颠倒5-8次,暴力操作导致溶血风险达68%。
  • 离心参数:3500-4000转/分×5分钟,确保血细胞完全沉降。
  • 储存条件:4℃-25℃环境,避免高温或剧烈震动。
  • 异常处理:如怀疑促凝剂干扰(如血钾假性升高),需启用对照管(如肝素管)复测。

 

采血管促凝剂通过加速血液凝固,显著提升了临床检测效率与准确性,尤其在急诊和精密检测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。然而,需注意操作规范与潜在干扰因素,如血钾假性升高、溶血风险等。最新技术如智能监测与绿色材料的应用,进一步推动了采血管向高效、环保、精准方向发展。正确选用采血管类型(如红管、橙管、黄管)并严格遵循操作流程,是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
梅毒检测假阳性如何判断

2025-09-12